臺風過后的廈門,空氣中還彌漫著潮濕與草木折斷的氣息。作為一名紀實攝影師,我帶著相機穿梭在滿目瘡痍的街道上,試圖用鏡頭記錄這座城市最真實的災后景象。
在思明區的一處倒塌圍墻前,我遇見了正忙碌著的腳手架工人。老陳—一家本地腳手架出租公司的負責人—正指揮工人們搭建臨時支撐架。"這些腳手架不只是建筑材料,"他抹了把汗說,"它們是災后重建的第一道防線。"
透過取景框,我看到了令人動容的畫面:橙色的腳手架像鋼鐵骨架般撐起危墻,工人們在高空靈活地擰緊每一個扣件。在老陳的協調下,來自廈門各家腳手架出租公司的設備正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個受災點。
在集美區的一個老舊小區,腳手架已經搭起了三層樓高。居民們站在安全距離外,注視著工人們作業。一位老人告訴我:"看到這些腳手架,心里就踏實了。它們不只是支撐著危房,更支撐著我們對家園重建的希望。"
夜幕降臨時,工人們仍在挑燈夜戰。在探照燈的照射下,腳手架的剪影在斷壁殘垣間延伸,構成了一幅堅韌與重生的畫面。作為攝影師,我深知這些影像的價值—它們記錄的不僅是災情,更是廈門人面對災難時展現的韌性與團結。
災后第七天,當我再次路過那些受災區域時,腳手架已經連成一片銀色的森林。工人們仍在高空作業,他們的身影在朝陽中顯得格外挺拔。這一刻,我按下快門,定格了這個城市最真實的堅強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zhcszh.com/product/230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12 22:44:42